行业研究年中国创新药行业研究

年11月

概览标签∶创新药、仿制药、原料药、医药外包服务(CXO)

●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根据药监局数据显示,年我国创新药销售额约为亿元,占所有药物比例约为2.5%,占非中药比例为4.17%,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的水平;预计到年,创新药销售额将达到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76%,占非中药的比例有望达到10%;

●国内创新药获批数量逐渐上升。年以前,中国药企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研发意识与创新能力均显薄弱。伴随相关部门在加强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中国创新药行业逐步发展加速。从年至年,中国一类上市新药仅有5个.年至年,从阿帕替尼至丙肝药,一类上市新药已达20个,年共获批12款新药(未统计中药),其中江苏恒瑞和豪森分别获批2个1类新药,并列首位,令业界瞩目。

●中国创新药原材料有望保持成本优势,生产规模不断增加。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大国,可生产1多种原料药和中间体,已经从仅能生产维生素等低端大宗原料药的阶段发展到可以大量生产较为高端的特色原料药阶段,且技术和质量水平都在不断提升。和其他原料药大国相比,我国原料药制造业依然有望保持成本优势,因此原料药企业大量加速向我国转移,我国原料药行业生产规模不断增加。

●国内CXO产业将继续高速发展。在新药研发蓬勃发展背景下,全球药企研发投入不断增加,CXO市场也保持同步快速增长态势。相比于美国市场,国内CXO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下游销售网络建设完全,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中国创新药行业产业链下游的终端市场涉及各级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其中公立医疗机构为中游创新药企业的销售主体,民营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对中游的影响力逐渐增加。

●核心风险点∶药品研发周期长,高投入,高失败率导致企业经营成本过高,预期盈利目标无法实现;行业竞争加勋,导致整体盈利水平下降。

一、方法论

1.1研究方法

本报告采用了文献研究、桌面研究和定性研究等方法,并结合大象研究院自有的行业数

据库数据和网上公开的数据。

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对比印证,对差异处进行了多方信息验证,从而获取了相对准确文献

信息。

对部分公开信息进行了筛选,通过对比行业专家,相关企业与从业者深度访谈,参照调

研数据,了解行业和企业情况,最终通过桌面研究获得相应需要的信息与数据。

观察传统经济估值等内在逻辑,结合行业运动中的矛盾变化及内在规律,进行演绎推理,多种方法验证,从而进行定性研究。

1.2报告优势

研究院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机构,本着独立、公正、客观的原则,在深入行业的发展和内在运动规律之上,结合行业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从宏观微观多角度分析。研究院拥有自身独有的行业数据库和文献库,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1.3权力声明

本报告由研究院制作,仅供本机构用户参考,不作其他用途。本机构不会因为任何主体收到或阅读本报告而将其当然视为本机构之客户。

本报告所载之被调研信息,均来源于被调研方提供的文件或被调研方公开的资料信息。本机构对被调研方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有效性均不作任何保证。

本报告所载之分析、意见及推测,均由本机构基于专业经验,依据上述被调研方信息,结合本报告出具当日的市场情况及有效的法律、法规、政策作出。前述分析、意见可能与客观事实存在差异和不符,客观事实之发展亦可能与本报告中的推测不符。

在不同时期,本机构可能作出与本报告所载信息、分析、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结论。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内容不构成对任何客观事实的确认、保证或承诺,亦未考虑任何主题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其他需求。本报告中的信息、分析、意见及推测不构成对任何主体的建议。

本报告版权归本机构所有,未经本机构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主体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本报告,需注明本报告出处为大象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

1.4名词解释

?创新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物强调化学结构新颖或新的治疗用途。

?原研药∶指原创性的新药,也被称为专利药。每一种创新药物从研发到上市,往往需要投入大版量的时间和资金,在专利到期之前不可被仿制。当原研药过了专利保护期之后,就允许被其他企业仿制,这类仿制原研药的药品就是仿制药。

?DTP药房∶(DirecttoPatient),是获得制药企业产品经销权,医院获得处方后可直接购买药品并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与服务的药房。

?4+7∶是指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

成都、西安7城,各试点城市委派代表组成联合采购办公室,代表公立医疗机构等实施集中采购。

?两票制∶"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2个。

?带量采购∶在集中采购的基础上提出,在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开展招投标或谈判议价时,要明确采购数量,企业针对具体的药品数量报价。

?CAR-T∶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英文全称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Immunotherapy。这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 靶向疗法,近几年通过优化改良在临床肿瘤治疗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够 、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愈癌症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通过向下调节免疫系统对人体细胞的反应,以及通过抑制T细胞炎症活动来调节免疫系统并促进自身耐受,可以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Me-too药物∶特指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其药效和同类的突破性的药物相当。这种旨在避开"专利"药物的产权保护的新药研究,大都以现有的药物为先导物进行研究。研究的要点是找到不受专利保护的相似的化学结构,这种研究有时可能得到比原"突破性"药物活性更好或有药代动力学特色的药物。

?Me-better药物∶相比me-too做得深入一些,结构改变大一些,甚至核心结构都有改动,得到的化合物在活性、代谢、毒性等方面都更有优势的便会自称me-better-FIC(firstinclass)∶首创新药,既全新化合物,同时靶点也是新的,是新药理机制的第代药物。

?靶点∶医学上进行某些放射治疗时,放射线从不同方位照射,汇集到病变部位,这个病变部位叫做靶点。

?化学药∶化学药是缓解,预防和诊断疾病,以及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化合物的统称,生物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一类新药∶《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指出,国家一类新药是指在药品注册分类中属于 个类别的药品,其中,化学药品一类指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中药、天然药物一类为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生物制品一类为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

二、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综述

2.1创新药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创新药物指的是企业或研究机构独创,具备新型化学结构以及新的治疗用途,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针对特定疾病疗效显著,提升治疗率,延长患者存活期。

创新药研发难度大,投入高,而一旦获得成功,不仅能给原研药企带来巨大的利润,更能推动人类寿命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不仅推动经济发展,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堪称医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国内从药品注册方式分类的三大类药品为∶化学药、生物药、中药,而国际上标准的创新药包含化学药和生物药。

化学药∶年《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工作改革方案》中,将化药新药分为创新药和改

良型新药。将具有新的结构明确的、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临床价值的原料药及其制剂,作为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的定义。

生物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修正案》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将生物药分为创新药、改良新药和生物类似物三大类。其中1类为新药,即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

创新药包括首创新药和仿制创新药。现代创新药,从分子结构来看,可以分为小分子药和大分子生物药;从研发方式来看,可以分为化合物提取、小分子合成以及生物抗体研发等;从作用机理来说,可以分为靶点治疗、免疫疗法等。

综合创新程度和最终效用,国际惯例一般将创新药分为了首创新药和仿制创新药两类,其中首创新药主要指的是FIC(firstinclass)药物,而仿制创新药则包括了ME-TOO、ME-BETTER、BESTINCLASS等数种药物。

图2∶创新药的类别

FIC(firstincass)∶首创新药,既全新化合物,同时靶点也是新的,是新药理机制的 代药物。具体来说,首创新药指的是医药公司基于 疾病学研究的重要突破,找到一些候选靶点,从无到有逐步合成候选化合物,通过反复试验筛选,最终发现既满足治疗效果又满足人体安全性(耐受程度、药代动力)要求的药物。

首创新药的研发投入大,失败率高,但是一旦成功会是药物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收益也十分巨大,研发投入几十亿美元的重磅新药一般都是此类型。

ME-TOO、ME-BETER、BESTINCLASS类药物指的是医药公司根据公开的fistinclass药物信息,充分研究其分子结构以及化学特性,在其原有结构上进行合理修改,得到一个分子结构和原FIC药物不同,但是药效近似的药物。由于是在已经研究出来的FIC药物基础上进行修改,研发风险大大降低,但是依然需要通过大量反复地临床试验,研发费用依旧较高,在国内一般会是几亿至十亿元的量级。根据最终药物实际疗效的优劣程度,依次分为BESTINCLASS、ME-BETER、ME-TOO等多种类型。这些药物面临的市场竞争一般比FIC类药物要大得多。

2.2国内外创新药发展历史

创新药包含生物创新药和化学创新药,由于两种药物工艺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分别阐述。

2.2.1生物创新药发展历程图

3∶全球生物创新药发展历程

相较于全球,中国生物药发展则相对落后,从年才开始 阶段的尝试,之后长期处于落后一代的状态。21世纪之初,中国基本还停留在第二阶段,从批准1类生物药来看,大部分还是重组蛋白和疫苗。随着年中国一系列新药政策的推出、海内外资本的涌入、人才的大批回归,生物研发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中国目前跳过了三期阶段的发展以三四期同步发展,在CAR-T、PD-1抑制剂和双异性抗体等研究热点领域与国外的技术水平逐渐缩小了差距,处于追赶的阶段。预计未来五年之内,会有更多的1类生物新药获批,中国1类生物新药市场规模会呈井喷的态势。

表1∶中国生物创新药的发展阶段

2.2.2化学创新药发展历史

我国化学药自仿制起步,经历了从普药到难仿药到创新药的过程。

年以前国内创新药进展缓慢,主要的研究申报都出自科研院所,企业的研发意愿不强,药品市场以普药为主。

年,浙江贝达药业的肺癌靶向药埃克替尼上市疗效超过国外母药厄洛替尼,打响了中国仿制药从"me-too到me-better"的 枪,被誉为新中国医药领域的"两弹-星",大大激了国内药企研发创新药的热情,同时随着海归技术人才回流、配套产业完善、资金密集涌入,自主新药数量开始逐年攀升。

年,全球前个获批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上市,阿帕尼属于多靶点激酶拟制剂,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细胞增殖双重作用。中国是胃癌大国,阿帕替尼是全球前个获批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同时也是CSCO原发性胃癌诊疗指南胃癌三线治疗的 推荐用药,是我国 个真正意义的创新药也是我国医药史上的里程碑。而研发阿帕尼的恒瑞医药,也成为如今中国的"研发一哥"。 真正创新药的上市,给中国医药行业带来了信心。

自此,中国医药要走创新药的道路也逐渐被产业界和资本界所认同。随之而来的是创新药申报数量再次出现爆发式增长。

2.3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状况

由于药品创新研发具有投入多、周期长及风险高等特点,年以前,中国药企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研发意识与创新能力均显薄弱。伴随相关部门在加强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中国创新药行业逐步发展加速。从年至年,中国一类上市新药仅有5个。年至年,从阿帕替尼至丙肝药,一类上市新药已达20个。年共获批12款新药(未统计中药),其中包括7个化药,2个治疗用生物制品(2个国产PD-1),3款国产疫苗。其中江苏恒瑞和豪森分别获批2个1类新药,并列首位,令业界瞩目。

表2∶中国年度创新药审批情况

中国创新药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获批品种还相对较少,但申报的品种数量在逐步增加。,未来,通过人才引进和技术突破等多重利好的落实,中国在创新药研发多个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逐渐缩小,中国每年获批的创新药数量将呈大幅增长态势。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态势向好。

2.4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药监局数据显示,年我国创新药销售额约为亿元,占所有药物比例约为2.5%,占非中药比例为4.17%,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的水平;预计到年,创新药销售额将达到亿元,年复台增长率达22.76%,占非中药的比例有望达到10%;年创新药销售额有望达到亿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达33.82%,占非中药比例有望达到30%.

图4∶-年我国创新药行业销售规模及预测情况

来源∶药监局,大象研究院整理

2.5中国创新药行业产业链分析

医药行业的产业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医药原料、医药研发与制造、医药流通。产业链上游的医药原料是用作生产化学药、生物药的原料,包括化学原料药、动植物原料药;中游的医药研发与制造主要包含化学药研发与制造、生物药研发与制造;下游医药流通则是通过流通渠道到达经销商和终端客户平台,最终面向用药群体。

图5∶中国创新药行业产业链

2.5.1上游分析

原料药,又称活性药物成分(API),是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生物技术所制备,但病人却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一般经过添加辅料等再加工程序,制成可直接服用的药物。原料药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和专利药原料药。

2.5.1.1大宗原料药

大宗原料药主要包括维生素、抗生素、激素等品种,其中维生素C、硫氢酸红霉素、青霉素、阿奇霉素、半合成头孢原料药是行业投产和产能过剩最为集中的产品。

目前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已超家,但主要还是以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大宗原料药为主。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大宗原料药的生产将越来越集中,工艺也会进一步提升。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以及行业整合,剩余的企业增加了议价权,但整体行业竞争激烈,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利润率较低。

2.5.1.2特色原料药

特色原料药包括以抗高血压、抗肿瘤、中枢神经以及降血糖为代表的特色化学原料药,主要用于生产专利到期或即将到期的仿制药,产品附加值往往较高。

目前,由于"专利断崖"的来临,大量的仿制药物进入了市场。原研药在专利到期后受仿制药的影响市场占有率将迅猛下跌,仿制药价格低廉,相应药物的消费者使用量将大幅增加,其所对应的特色原料药需求亦随之提升,特色原料药生产厂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发达国家原料药生产成本和环保成本压力的增加以及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工艺技术、生产质量以及药政市场注册认证能力的提升,特色原料药继大宗原料药之后正加速向我国进行产业转移,特色原料药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2.5.1.3专利药原料药

指用于制造原研药(专利药或创新药)的医药活性成分,主要满足国际原研药制药公司及新兴生物制药公司的创新药在药品临床研究、注册审批及商业化销售各个阶段需求,其中也包含用于生产该原料药但需要在法规当局监管下的高级中间体。

在医药行业全球化产能合作越来越紧密的大环境下,有些跨国药企选择放弃原先的全产业链模式,将重心转移到市场运作上,研发、临床、生产等环节通过外包来降低成本,专利原料药应运而生。随着全球产业分工及跨国制药公司的业务模式转变,专利药原料药的外购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2.5.1.4原料药市场情况

目前我国拥有药品原料药生产资质的企业达家以上,其中分布最多的为江苏和浙江,拥有家以上企业,其次为山东、四川和湖北薄地。

作为制药行业的上游环节,原料药行业的发展与制药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甚至保持一致。在全球药品市场持续扩容,大批专利药到期致仿制大潮来临以及新兴地区业务快速增长的现状之下,全球原料药行业也保持稳定的增长和良好的发展趋势。根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显示,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约亿美元,预计到年达到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1%;。

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大国,可生产1多种原料药和中间体,已经从仅能生产维生素等低端大宗原料药的阶段发展到可以大量生产较为高端的特色原料药阶段,且技术和质量水平都在不断提升。和其他原料药大国相比,我国原料药制造业依然有望保持成本优势,因此原料药企业大量加速向我国转移,我国原料药行业生产规模不断增加。

图6∶-年中国原料药出口情况

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2.5.2中游分析

创新药产业链中游主要是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包括两大参与主体∶

一是自主研发、生产创新药的企业。在我国,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hk)正是满足要求的、非常稀缺的创新药头部标的,它们既往履历 ,体量巨大,行业地位突出,在研发、销售、产品管线多元化等方面已形成强大综合优势,且研发费用率与国内同行相比处于较高水平,既往研发积累相对丰富,不同阶段研发管线彼此能形成良好衔接,拥有极为强大的全方位竞争优势和综合壁垒。

二是为了控制成本和提升效率,国际制药企业通常选择将创新药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业务环节进行专业分解,并将其中的部分业务外包给医药合同研究企业、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企业和医药合同销售企业等独立的专业机构,从而形成开放台作的业务模式。根据医药外包服务所处的阶段不同,一般可将医药外包服务(CXO)分为合同定制研发(CRO)合同定制生产(CMO)和医药合同销售(CSO)。其中,台同定制研发CRO(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是指接受制药公司的委托,为其提供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等新药研发合同的研究服务;台同生产外包CMO(ContractManufactureOrganization)是以合同定制的形式为制药企业提供临床用药、中间体制造、原料药生产、制剂生产以及包装等专业服务的企业;而CDMO(ContractDevelopmentManufactureOrganization)是在CMO基础上为药企优化技术路线。

图7∶新药研发产业链

来源∶大象研究院整理

我国CXO行业虽然起步晚于海外,但近年来国内CXO企业在多方面因素推动下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新药研发蓬勃发展背景下,全球药企研发投入不断增加,CXO市场也保持同步快速增长态势。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显示,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而中国市场由年的51亿美元增长至年的亿美元,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20.4%。

相比于美国市场,国内CXO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以CRO为例,全球渗透率已由年的27.69%提升至年的35.31%;而国内CRO业务的渗透率仍在26%上下徘徊。在国内CRO企业专业化不断提升、大型药企创新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小型药企越来越多的进入新药研发领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下,未来3-5年内,国内CRO业务需求和市场渗透率将会稳步提升。

2.5.3下游分析

中国创新药行业产业链下游的终端市场涉及各级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其中公立医疗机构为中游创新药企业的销售主体,民营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对中游的影响力逐渐增加。

公立医疗机构∶一、二线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为创新药最主要的销售终端,原因如下∶

(1)创新药价格高,购入成本高,医院资金实力强大,对创新药医院;(2)创新药多为处方药,因此大多零售药店并无经营处方药的资质;(3)由于创新药价格较高,受居民的收入影响较大,一、二线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较高,购买力较强,且创新药多为重症药,有经济实力的重症患者多选择医师资源好的一、二线城市的医院就医,而非就近就医,亦会稳固一、二线公立医疗机构作为创新药销售主体的地位。

民营医疗机构∶自年起,中国全面推行新医改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年11月,中国发改委等相关部门通过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提出完善和落实社会办医优惠政策,消除阻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等要求。随后,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目的均为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民营医疗机构迎来政策利好的黄金发展期,在下游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零售药店∶中国医疗改革进程逐步深化,以医院终端为主、批发环节繁多的传统医药流通模式多方承压。"医药分开"、"药品零加成"、"两票制"改革等多项政策的推行直接导致医疗机构购药诉求下降,零售药店得以加速发展。此外,医院处方外流促进了新型零售药店(如DTP药房)的诞生,医院外流的处方,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用药及治疗引导,逐渐成为创新药品流通的重要渠道。

三、中国创新药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下面将采用宏观环境分析法,即PEST模型对中国创新药行业的优势因素进行分析。

3.1政治法律环境因素

年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将年谈判药品纳入乙类范围的通知》,正式公布了谈判药品准入结果。此次谈判共涉及个药品,包括个新增谈判药品和31个续约谈判药品,未来预计多款创新药迎来大幅度下降。

此外,年1月,国家出台了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

年9月, 批国家药品"4+7带量采购"扩围到全国,与扩围地区年同品种 采购价相比,25种中选药品平均降幅59%。年12月29日,第二批33个品种的国家药品"集采"名单公布,年1月17日,纳入第二轮带量采购的33种药品在上海开标。"集中采购"会使得以前依赖某个终端市场和渠道壁垒生存下来的企业面临挑战,也将促使某些有实力的仿制药企业转型原研药,推动创新药市场的发展。

年2月,港交所发布了《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的市场咨询文件,拟在《主板规则》中新增两个章节,分别落实生物科技、不同投票权架构及新设便利第二上市渠道三项建议。具体而言,港交所将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生物制药公司属于重点支持范畴。港交所为创新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 次使得无收入报表的生物制药公司可以对接资本市场,歌礼制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Steath、AOBiome、康希诺、君实生物、迈博药业等企业纷纷赴港上市。

年1月,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八部委共同制定了《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两票制的施行,对医药流通领域的影响 ,使医药流通企业多、小、散以及行业龙头市场占有率不高的现象得到整改,整个流通行业将会高度集中,促使行业良性发展。

3.2经济环境因素

在经济持续增长和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年到年间实现了连续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元增长至28,.0元,显示出中国居民经济能力在逐渐增强,为患者购买创新药中的药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占人均支出的比重也在稳步上升,中国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步转变,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支付意愿不断加强,促进了创新药行业的市场扩容。

图8∶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与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

3.3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已逐步迈入人口老龄化时期,这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医药行业而言,人口老龄化将直接刺激我国医药消费的快速增长。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老龄化人口的医药消费占整体医药消费的50%以上。我国是目前全球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截至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50亿人,占总人口的10.85%,预计到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超过3亿。老年人口的增多,必然会带动药品、保健品消费的需求增加。

3.4技术环境因素

现阶段,中国正追赶发达地区,早年中国受限于技术、市场、人才、政策等综合型因素,中国的医药工业以仿制药企业主导,药企依靠仿制或首仿(ME-TOO)进行发展和创收,但近几年市场发生明显变化,头部药企及有研发实力的生物医药公司正牵头往改良创新(ME-BETTER/BEST-IN-CLASS)、生物类似物(Biosimilars)甚至全球首创(FIRST-IN-CLASS)的方向进行开发,少数具有优势的品种已实现从国内出口海外市场,研发及生产水平逐渐或国际认可,快速追赶发达地区国家,抹平差异只是时间问题。

综上分析,中国创新药行业具备良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动力,在众多利好因素的驱动下,将迎来高速发展的全新阶段。

四、中国创新药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4.1与发达国家尚存在差距

近十年,受益于政策的鼓励及资本的注入,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逐渐提升,新药上市速度加快,创新药行业发展态势较好。但中国创新药行业起步晚,起点低,短时间内无法弥补与发达国家创新药行业之间的差距。相较于中国本土的创新药,发达国家的创新药种类更多、疗效更优,创新药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尚存,不利于中国创新药行业长远发展。具体而言,中国创新药行业与发达国家差距尚存的原因如下∶

研发投入∶近十年,中国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对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较发达国家低。欧美龙头药企如强生、诺华、罗氏等,每年的创新药研发投入都在数十亿美元量级,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在20%以上。但中国的药企仅有少数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10%,大部分企业仅用5%左右的营收用于研发,甚至部分企业的广告投入大于研发投入,制约了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自主定价权∶年6月,发改委等7部委发布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将创新药定价权移交给生产企业,促进了中国创新药行业的进步。在此之前,中国的药品经历了长期的国家定价及政府指导价(~年间),而创新药研发难度大、研发投入高,研发过程风险极大,国家及政府的长期干预导致创新药利润被压缩,使药企研发创新药的积极性长期不高。欧美等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药企有强大的创新药自主定价权,因此美国的创新药普遍价格较高,药企亦会投入愈多成本在创新药领域,美国的创新药行业长期发展较为稳定且态势较好。

审评速度∶国务院办公厅在年10月印发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对加快药审提出了若干意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也于近两年不断扩充药审人员数量、加快药审速度,积压批件数在年后已经明显降低。但在年之前,中国创新药的审批速度相对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偏慢,且存在严重的审批时滞,中国创新药上市时间平均要比欧美晚5~7年。长期的审评效率低及速度慢制约了国产创新药的发展。

4.2研发周期长,投入大而带来的风险

受益于行业内生增长及政策利好,创新药行业潜在需求不断释放。但创新药从研发至上市需要花费十年左右时间,创新药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并承担极高研发失败的风险,降低了资本投入的热度及创新药企业研发新药的积极性。如年7月,IntecPharma公司宣布其治疗帕金森病(PD)的候选药物AP-CD/LD—项关键性Ⅲ期临床试验(ACCORDANCE研究)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这一事件导致该公司股价在盘前交易阶段跌去80%。新药由研发至上市需经历以下五个阶段(以小分子创新药为例∶(1)临床前研究阶段(2~3年);(2)临床前实验阶段(2-4年);(3)临床试验阶段(3-7年);(4)创新药上市审批阶段(约为6个月);(5)上市后监测。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长、投入高的特性为药企及投资机构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创新药的研发需多学科、多专业的密切配合与协调,不经意的疏漏即会导致研发失败,从而使药企及投资机构的资本"付诸东流",阻碍了创新药行业加速发展的步伐。

五、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5.1以临床价值为导向

我国疾病谱由急性传染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成为主 因。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患者数量达3.7亿人,而由慢性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近70%。因此,从临床需求来看,未来我国的创新药研发将主要集中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领域,同时抗感染药仍将保持一定比例。

5.2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年全球药物畅销前10位中,生物大分子药物占据6席,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生物药的发展。继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引发的两次生命科学技术革命之后,第3次革命将由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工程学、信息科学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汇合发展引发,创新模式将呈现网络化和全球化发展的特点。基因编辑技术、肿瘤免疫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等多领域交叉融合将进一步推动新药研发。

5.3开放式创新成为主流

开放式创新成为医药研发的主流趋势。制药企业从外部获得互补性资源(资金、新药研发技术、新药研发平台、生产产地等),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加速创新药进入市场。比如在生产环节,在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下,制药企业可以委托生产企业负责创新药的生产,如和记黄埔的呋喹替尼、歌礼药业的丹诺瑞韦钠均委托药明康德子公司上海合全药业来负责生产,省去了自建厂房和生产线的资金投放以及时间,从而加速新药上市。另外,制药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合同研究组织之间的合作开发,通过风险分担后可以降低创新药风险和成本。

5.4中国创新药发展空间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创新药在中国医药市场上占的市场份额较小,年在国内市场上占的比重仅为3%,仿制药依旧占据 的市场,占比达63%。但从监管、研发和资本投入等多个方向来看,创新药依旧是未来医疗市场最坚定的方向之一。未来,随着政策的推动、技术的发展以及研发费用的持续投入,创新药市场份额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图9∶年中国药品结构

■创新药■仿制药■中成药■辅助药■中药材·血制品■疫苗■胰岛素

来源∶大象研究院整理

六、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6.1现行环境下的行业壁垒

下面将通过产业环境分析法即波特五力模型对中国创新药行业的行业壁垒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6.1.1潜在进入者进入威胁

医药行业是一个资金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专业性程度较高,相比较其他行业而言,进入壁垒较高。综合来看,现存的药企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结构化障碍∶一是规模效益,潜在进入者如果进军医药行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花费较长时间去研发技术,而目前现存的头部企业通过良性发展实现了区域内的规模效益,从而具备成本上的优势;二是现有企业对关键资源的控制,现存的药企通过多年的投入发展,拥有实力较强的研发团队并获得多项专利技术,同时与医院、药房等销售商的长久合作,稳定的控制着销售渠道,这些均是医药行业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可以稳固企业的 竞争地位。由于创新药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因此,可以看出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相对较低。

6.1.2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医药是预防或治疗或诊断人类和牲畜疾病的物质或制剂,不同于其他普通消费品,存在众多的作用相似替代品,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转换使用。药品作为特殊商品,作用独特且针对性较强,不能被市面上存在的保健品和医疗器械进行替代。随着医药产品的不停发展,医药行业细分产品的升级、换代,相应的替代产品也较为局限,因此,创新药行业的替代威胁较低。

6.1.3对上游的议价能力

医药供应商包括∶原料药及辅料生产厂家、能源的提供商等等。

一方面,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原料药出口国,拥有大量的原料药生产厂商。为了争夺相对固定的市场,原料药行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因而在原料药采购的议价方面,医药企业占据一定的优势,对上游的议价能力强。

另一方面,对原料药的把控将是未来仿制药企业的重中之重,仿制药制造商有望掀起对原料药的并购潮流,因此医药企业的议价能力会加强。

6.1.4对下游的议价能力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下游客户主要为各级医疗机构以及药品零售商。在产品方面,目前的医药市场中,各药企的产品都趋于标准化,作用差异不大,购买商的选择性较多,并且购买商在长期采购中掌握着大量的产品信息,因此从这方面考虑,药企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

在向下游并购方面,医疗机构和药品销售商作为下游客户,建设运营所需的资金、人力等资源同样庞大,因此对于医药企业想实施前向一体化战略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在这一方面来看,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

在消费者方面,医疗机构和零售药房作为整个销售环节的终端,能够直接接触消费者,医院的医生,可以引导消费者的用药,在与医药企业谈判中具有 的优势,因此医药企业在这方面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

综上所述,创新药行业对下游议价能力较弱。

6.1.5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总体而言,我国制药企业有0余家,相比美国多家,呈现"散、乱、小"的行业特点,而研发总体投入远低于美国。

6.1.5.1研发投入较少,竞争力不足

图10∶年中国研发投入较大的上市药企研发投入情况

来源∶Wind、大象研究院整理

从上图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创新药研发费用相对较高的企业有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以及中国生物制药等,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为10%-16%之间,体量在25-40亿元之间。其他企业则相对较低,投入不大,这在新药研究中将处于劣势,进一步影响企业竞争力。而在国际市场上,医药巨头瑞士Roche(罗氏)、美国Abbvie(艾伯维)、德国勃林格殷格输年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皆都是接近20%,且体量都是百亿级。

6.1.5.2国内药企同质化严重,自主知识产权少

我国现有的医药生产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厂商少,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相同的药品就有几十家乃至几百家医药企业同时生产,从而导致了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这种情况在以前全面仿制药时代比较突出,在如今仿制转型创新药时代也依然比较严重,体现在创仿药上。国内医药产业的竞争项目和范围已经从简单的数量竞争到质量竞争、从提高经济效益的竞争到垄断市场份额的竞争、从产业局部企业的竞争到整个医药产业链的竞争等多种变化,竞争的程度甚至达到了白热化。

6.1.5.3国际药企巨头强势垄断

跨国药企方面,国外制药巨头始终在国内医药市场占据显著的优势,它们凭借在资本实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 优势,在目前中国医药政策转型的背景下,正逐步扩大在我国药品市场中的影响力,无疑成为了我国医药企业的强劲竞争者,还会给我国的医药产业带来更

大的冲击。尤其在创新药领域,市场基本被跨国药企占据,未来中短期内,跨国企业也将继续保持较大优势,以抗体药为例,以罗氏为代表的八大制药巨头共占据83%的市场份额,处于垄断地位。而国内虽然医药药企数量众多,实力不俗的也有不少,但整体还处于从仿制到首仿、仿制创新的发展进程中,叠加中美 ,国内市场很可能进一步开放,跨国药企的冲击也会更加猛烈。

图11∶创新药行业壁垒分析模型

来源∶大象研究院整理

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图可以看出创新药行业壁垒程度呈中高性。其中,壁垒最强的部分是新进入者的威胁和替代品的威胁,体现了创新药行业专业性程度高。行业内的竞争方面,壁垒相对较高,国内药企众多,竞争激烈且同质化严重,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在上下游方面,对上游的议价能力相对较高,有进一步降低药品生产成本的可能。而对于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体现了下游销售网络已建设完善且与终端用户有较高的亲密度,药企实现前向—体化难度较大。

6.2中国创新药行业主要竞争者

6.2.1恒瑞医药()

6.2.1.1企业概况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医药创新和高品质药品研发、生产及推广的医药健康企业,创建于年,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年底,共有全球员工0余人,是国内知名的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和造影剂的供应商,也是国家抗肿瘤药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牵头单位,建有国家靶向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6.2.1.2业务情况

公司产品涵盖了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色输液、造影剂、心血管药等众多领域,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产品布局,其中抗肿瘤、手术麻醉、造影剂等领域市场份额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公司目前以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用药、造影剂、重大疾病以及尚未有有效治疗药物的领域为重点科研方向,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研发管线。公司打造了一支拥有多人的研发团队,并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多地建有研发中心,坚持每年投入销售额10%以上的研发资金。恒瑞的创新模式从创新初期"me-to0"、"me-better"逐步走向源头创新,创新药布局正在从小分子药物向大分子药物转变,产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毒素融合物(ADC)技术平台,掌握了肿瘤免疫抗体系列产品开发专有技术,在代表着全球医药产业发展方向的生物技术领域,公司搭建了一系列研发平台,并率先在国内申请国际 的抗体毒素偶联物ADC药物(生物导弹)。截至目前,公司创新药文瑞昔布、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单抗和 瑞马唑仑上市。年,阿帕替尼与PD-1联合用药、SHR、SHRO、SHR等产品获准在海外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税收24.3亿元,并入选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位列第47位。公司年累计研发投入38.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90%,有力地支持了公司的项目研发和创新发展。

6.2.2复星医药()

6.2.2.1企业概况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医药",股票代码∶.SH,.HK)成立于年,是中国 的医疗健康产业集团。复星医药的业务发展立足中国、布局全球,以药品制造与研发为核心,覆盖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服务、医药分销与零售。

6.2.2.2业务情况

公司以药品制造与研发为核心,业务覆盖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服务、医药分销与零售。

截止年末,年公司实现营收.9亿元,同比增长14.72%。公司制药业务的研发投入为31.31亿元,增长39.12%,制药业务研发投入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4.38%。另研发人员已近2,人,约占本集团在职员工总数的7%;在研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项目项,其中∶小分子创新药19项、生物创新药12项、生物类似药21项、国际标准的仿制药项、一致性评价项目49项、中药2项、引进项目28项(进口创新药8项,进口仿制药20项;目前,8个项目正在申报临床试验、32个项目正在进行临床试验、38个项目等待审批上市。截至目前公司药品制造与研发板块专利申请达项,其中包括美国专利申请13项、日本专利申请3项、欧洲专利申请7项、PCT申请6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7项。

6.2.3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HK)

6.2.3.1企业概况

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于0年2月2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之有限公司。本公司0年9月29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并于3年12月8日成功转至管港联台交易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HK)。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兼集团化制药企业。公司主要透过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中药现代化技术,研发、生产及销售多种促进人类健康的化学药品、生物药品及中药现代制剂。

6.2.3.2业务情况

公司专注肝病、抗肿瘤、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等治疗领域的新产品研发。于年第四季度内,集团获得临床批件9件、生产批件9件及一致性评价获批6个、申报临床6件、一致性评价申报4个及申报生产11个。已累计有临床批件、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和申报生产的在研产品共件,其中肝病用药34件、抗肿瘤用药件、呼吸系统用药27件、内分泌用药27件、心脑血管用药50件及其它类用药件。

公司为行业龙头企业,拥有丰富产品线,涉足9大疾病领域;研发管线储备富足,大批量1类新药临床正快速推进(预计年后每年2~3个创新药获批上市),重磅化学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已迎来收获期。面对带量采购等政策波动,公司应对效率极高,现已从乙肝药为核心转型为真正意义上的以肿瘤为核心驱动力的创新型药企。

年公司实现营收.3亿元处于行业 水平。公司年度内研发开支总额约人民币26.52亿元,占集团收入约10.9%,有力的支撑公司产业发展。

七、中国创新药企业面临的核心风险

7.1新品种开发失败风险

除研发本身的长周期、高投入、高失败风险以外,更为不利的是,创新药研发各阶段成功率的差异与适应症、以及企业在相关方向上的先期积累是否深厚更紧密,这意味着,大公司在介入以往自己没有相关积累的领域时,很难通过提升研发成功率。

7.2市场运作风险

拥有一个好药和靠它来赚钱之间的差距就是市场运作的力量。在一个竞争变得越发激烈的市场中,创新药的成功除了必须有良好的效果,市场运作也至关重要。市场运作失利可以让好药失败,市场运作成功也可以让效果并非显著优于先行者的药物取得意外成功。

7.3竞争风险

市场大、药品效果优异 不等于药品前景一定好。创新药在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中想成为爆款,需要既拥有更好的疗效(或/和应用更便捷),也拥有专利保护等壁垒以确保的良好竞争格局,二者缺—不可。

备注:此文引大象自研究院,本文只作为学习所用,不得作为商业所用,如果侵权之处,请联系作者出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gguic.com/dbzn/6703.html